language
main

 

_______________

什么是华德福教育法

 

怎么使孩子们更有效率地学习?怎么培养他们对学习知识的热情?对于Waldorf教育下的学生而言,音乐、舞蹈、舞台剧、写作、文学、传奇以及神话故事这些艺术形式都不再仅仅是枯燥的课程而已,他们可以尽情体验,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知。通过这些丰富的体验经历,Waldorf 的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鲜明的个性;他们的心智和情感日臻完善,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加强。Waldorf的宗旨是让孩子们从小作好准备,树立起远大的理想,培养积极迎接未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的人生观。

Waldorf教育法是由Rudolf Steiner先生于1919年在德国创立,建立在对人类发展本身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,侧重于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项需求。Waldorf的老师们努力将传统的教育转化成一门教育的艺术:他们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,包括心理、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等。

Waldorf的老师始终给人富有激情和责任感的印象。他们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,和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。因为Waldorf的老师一直在关心这样一些问题:

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和完成他们最棒的学生生涯?

我们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,如何让他们树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和团队意识,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,以及如何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?

我们怎么样引导学生寻找他们生命的意义?

在Waldorf,你都会看到不同的答案。Waldorf的老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每一个孩子内在的学习热情,即使那些看起来枯燥乏味的课程,在 他们的特别设计下都会变得生动有趣起来。没有火药味十足的考试竞争,没有刻板的校园条条准则,也没有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苦恼。学生们被激发出来的内在学习热情,将令他们一生受用,享受学习带来的最本质的乐趣。

 Waldorf的课程设计是非常全面的,分别针对孩子成长的三个阶段:0~7周岁;7~14周岁;14~21周岁(一般情况)。创始人Rudolf Steiner先生一再对老师们强调,给孩子们提供有意义的帮助的最好方式,是充分地理解这三个阶段,然后再针对这些阶段各自的特点教给孩子们适宜的知识。这样,孩子们的成长才是健康的。

更多关于Waldorf教育法的信息,请访问网站:www.whywaldorfworks.org

 

社会参与性——健康的、与人为善的社会要义
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教育是一个恒久远的命题。从蹒跚学步,到文化、礼学教育,再到社会行为自律,涵盖了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全部,任一环节都将影响人的一生。可是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,常常会碰到顾此失彼的困惑:文化优秀却有自闭倾向;社交能人却还要忧虑考试,老师眼里的乖学生在家却是暴躁小皇帝⋯⋯这并不是教育的失败,而是教育方法的失当。

社会发展的大方向是强调挖掘每一个人的特性,防止千篇一律的工厂化教育模式。这就又带来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,如何让孩子的特性辅助其成长,而不是转变成任性的加速器。研究表明,7~14岁的孩子处于成长的裂变期,13~21岁的孩子开始形成主观的人生价值系统,这两个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。但由于青春叛逆期的存在,很多家长对孩子开始失去控制表示忧心。此时,对于家长来说,是要以身作则来引导,心态积极、价值观健康;对于孩子来说,他们自己存在诸多困惑,如何学习,如何与人相处,如何选择等等,我们的教育在不断完善,但是仍然需要随需而变,为孩子营造一个契合的融入环境。这样的环境,应该可以让他们有思考,有辩论,有牵引,也有保护,剥去学习的繁重外衣,还原成长的本质。

随着孩子的成长,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渐渐式微,感性认知下的孩子需要理性、逻辑思维以及周遭环境的恰如其分。当孩子的理性思维得到激发,他对世界的分辨力就会得到迅速提升,这样他们能够明确自我的特性需求,找到未来发展方向。我们看到那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,他们并不是同一个模式下的工业制成品。实际上,他们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对自我特性的挖掘和对自我的理性主导。

Waldorf夏令营致力于保持孩子对感性世界认知的积极性,同时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。这个过程中,他们会接受更广阔世界的信息,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同情心,以及与团队合作的能力,使他们参与到社会发展和文化继承的事业中去。历年的教育成果表明,接受Waldorf教育的学生有更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更乐观的人生态度。我们承诺,Waldorf用它和平,宽容以及人与人相互理解的理念,会让孩子们尊重健康、与人为善的社会要义,并实现自我素养的提升。